close
打開新聞頻道,
臺灣媒體現今最流行的,不再是高雄捷運的弊案,更不是臺鐵南迴線的最新進展,
而是「M型現象」。

最先提出此概念的是日本管理學大師--大前研一。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會,是指在全球化的脈絡下,富有者利用數位科技,賺足全世界的財富,財富因而快速攀升;但,隨著全球資源的重分配,中產階級在此一浪潮中漸漸失去其競爭力,而被迫成為社會的中下階層;而呈常態分配的社會財富分佈,因中產階級(即:常態分配的眾數)向左移動而形成M字型的分佈。

因此,世界分成三大塊:貧者、富者、中產階級。貧者不但愈貧,且人數愈多; 富者愈富,人數亦有增加,但增加幅度不及貧者;令人不願置信的是,之前你我周遭皆分佈著中產階級,將因此態勢而盡然消失。

「M型社會」提出後,臺灣的媒體界如獲至寶,彷彿得到尚方寶劍似的,急欲解讀所有的社會現象皆由M型而起:私立大學、私立科技大學招生不如預期,用「M型」;房地產銷售不如預期,用「M型」;薪資報酬更是以「M型」為歸臬。

幫幫忙吧,臺灣媒體,很多的社會現象不單是用「M型」,便可打遍天下無敵手。

私立大學和私立科技大學招生不如預期,和近年來教育部「一縣市一大學」政策、管制大學總量制度失靈,以及生育率逐年下降有關,但學校招生和「M型」有啥關連?

房地產銷售不如預期,和建商不斷開發建案、供過於求而致使銷售下降不無關係。但此現象不能一味地要M型負起全責。

大學生薪資報酬分配,可以使用「薪資極端」來形容1,因為事涉個人年資、工作性質,甚或大環境的不景氣,但說成此現象和M型有因果關係,未免過於牽強。

臺灣的媒體啊,報導前,請先多做功課吧,不要只是短視近利的在乎收視率波動,「提供正確資訊」才是身為第四權應肩負的使命。

備註:
1. 詳情可見11/27聯合新聞網的報導: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99538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e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