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二零零八年一月十四日,立法委員選舉過後,吳京在成大醫院,含笑地離開了人世。

對我而言,他的兩項堅持,在關鍵時刻扭轉了我的人生,也因此,我才能深刻體會,我對於「公共事務」,甚或是「非營利」及「都市運輸」的興趣。

強力貫徹「常態分班」的吳部長

十年半前,我十四歲,升學壓力正一步步地加諸於我的肩上,當時正值吳京任職教育部已逾一年,在該年一場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,吳京宣讀一封國中後段班學生的信,信中控訴學校「為何要放棄我們,我們只是比較不會考試。今日你放棄我,明日我放棄你。」也因如此,反對能力編班的吳京自當雷厲風行地要求全台各國民中學,自次學年起實施常態編班。

我當時依稀記得,在國三開學第一天,全校瀰漫一股詭異情緒:國一不見重點班;而當時已被分班的國三,被迫以「分科教學」方式要求所有國三生回到原班上課,僅國文、英文、數學及理化按二年級學科成績分級上課。也因此,從「放牛班」蛻變至「模範班級」的我們,因常態編班而得以維持三年不間斷的回憶,班上仍是歡笑聲不斷、生活比賽獎狀不斷、升旗時全班被校長稱讚聲不斷。

建立「第二條教育國道」的吳部長

一年之後前,我同周遭的同學,在升學的十字路口徘徊,一個我從沒想過的決定從天外飛來:就讀高職。按前人的想法,「高職」,便是升學終結站、是職前訓練所、是台灣社會裡,一群爹不疼娘不愛的「弱勢族群」--就升學主義的觀點便是如此。

但吳京在一場立法院的座談會中,敢與當時教育改革委員會召集人李遠哲正面迎戰,直言道:「別把教育部踩在腳下。」於是乎,李遠哲倡議的「去高職化」漸被推動「第二條教育國道」的吳京所取代。正因如此,我才能一路從高職、科技大學,乃至研究所,一次又一次地往理想,大步邁進。

雖在就讀高職期間,家中因「高中好」抑或「國立高職好」爭論,而產生一次又一次的家庭革命,但這看來「不得不的決定」,我非但不後悔,反而慶幸能有多一次的機會。倘若我當初堅持選擇就讀私立高中,現在我是否仍能發覺自身所好,我沒有太大的把握。

吳部長,謝謝您。沒有您當初的堅持,我的少年生涯可能全然黯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uce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